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宜城市楚史楚文化基本知识问答(10)

发布时间:2017-06-14 来源:
   分享到:
    

(二)楚国在楚皇城建都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1、在地方行政区域建设上,首创县制。大约于公元前707年至前691年,楚武王三十七年至五十年之间,楚武王灭掉了位于今荆门市与钟祥市之间的权国,在此设立了县一级行政建制,名为权县。此县与中原各诸侯国所设的县不一样,中原的县泛指郊外的边远地区,不是一级行政区域;而此时楚武王所设之权县,则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其县令(楚称县尹,或县公)由楚王任命,并向楚国王室缴纳赋税,其所属军队在战时由楚王直接征调。县制的创立,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直至今天。

2、在楚武王时期,楚国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中原各国的中央至地方官制。在中央,中原各国的丞相,在楚国则称之为令尹,至此以下的官职多以尹为名,如工尹、乐尹、玉尹、卜尹等。官制的健全,意味着国家机器的完备,楚国从此进入阶级社会。

3、完善了军队建制。在楚武王之前,楚国的兵力尚不足三军,至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正式有三军建制。此后又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五十一年之前组建了车兵。车兵一经组建,便成楚国逐鹿中原,称霸中原的主力军。

4、在法制建设上,它虽萌芽于楚立国之初,但成熟则在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制定了“茅门之法”,至迟在楚昭王之前,楚又制定了“鸡次之典”,是楚国的大法典。

5、在赋税制度上,楚国自武王时开始实行土地国王所有制与里、社占有制和领主占有制相结合的土地所有制,自楚康王时开始根据土地的多与少、贫瘠与肥沃,以及收成状况,实行“量入修赋”的政策,使赋税制度得到了完善。

6、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楚人在广泛吸取南北农业文化的精华上,创建了筑陂(bēi)蓄水,再修渠引水灌田的水利工程模式。如孙叔敖在当令尹之前主持修建的期思陂(今河南固始县境)和其在当令尹之后主持修建的“激沮水(今蛮河)作云梦大陂之池”(当在今宜城市境内)。

7、在青铜冶铸方面,楚人对杨越和华夏的青铜冶铸技术是兼而有之,并在春秋中晚期,又率先发明了极为先进的失蜡法和铸镶法两种铸造工艺。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的一件青铜禁,其器身就是失蜡铸造法的杰作。而我市孔湾台子岗凤凰山1号墓的一件青铜盏,则是铸镶铸造法的杰作。它们超高的工艺水平即使放在今天也令人大兴巧夺天工之叹。

8、在音乐方面,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楚墓中出土的四套共52件铜编钟,三套共39件石编磬和1件石排箫看,这时的楚人无论在乐器的制造上,还是在乐器的演奏上,都已达到了精湛和娴熟的程度。而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典故“高山流水”足以说明楚人的艺术修养程度已达到令人折服的高度。

9、在建筑方面,此时的楚人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构筑军事防御工程的技术,诸如长城、关塞等。同时他还精于建筑王宫、别馆、苑囿、台榭之类。据史书记载,楚国最早兴建的离宫叫渚宫,它兴建在水上,在当时曾闻名于海内。此后便有楚庄王兴建的匏居台、五仞台、层台、钓台,楚康王兴建的五乐台、九重台,和楚灵王兴建的章华台,等等。这些建筑,无论是规模之宏壮,用材之精到,制作之精巧,装饰之华丽,施工之完备,均名列当时各诸侯国之前茅。以至于与周文化同宗的鲁国的国君襄公竟然跑到楚国观摩楚国的宫殿建筑,回去后又仿楚国宫殿在都城曲阜修建了一座王宫,一直住到死都没有走出过此宫。由此可见,当时楚国建筑具有着何等的魅力。

10、在陶器的制作方面,则更是反映出了楚文化的诞生、发展和成熟这一进步历程。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具有需求量大,更新快的属性。因此,它最具时代特色,是我们判断时代,识别文化属性的标准之物。如楚人使用的炊器陶鬲(lì),它的产生、形成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春秋早期以前,楚人所使用的陶鬲基本上就是从中原地区周人那里原样搬来的(为瘪裆,锥状足),尽管有些细微上的差异,但分不出仲伯;第二个阶段是春秋早期,楚人在周式鬲的基础之上,开始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和实用要求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进,如瘪裆,就没有西周时期瘪得厉害,鬲足也有所加高;第三个阶段为春秋中期,这一时期为楚式鬲的定型、成熟期,鬲的裆部由瘪裆变为连裆,鬲足亦变为高柱状。我市雷河镇郭家岗、鄢城办肖家岭两遗址中出土的陶鬲的形状演变,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以上十则,相对于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只能是凤毛麟角,但它却足以说明楚文化是诞生在春秋早期,成熟于春秋中期。而这一时期,正是楚国都郢于宜城楚皇城古城址之时,宜城是这一时期楚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因此,宜城堪称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