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宜城市楚史楚文化基本知识问答(1)

发布时间:2017-05-09 来源:
   分享到:
    

宜城市楚史楚文化基本知识问答(1) 

李福新  编写

第一部分 楚国历史概述

    一、楚国历史是多久

楚国是先秦时期雄踞南方的一个诸侯大国,自西周初年受周成王分封,以子男之田(方圆不过百里,是当时封爵最小的一级诸侯国),居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水之北),至战国末年,公元前223年,在寿郢(今安徽省寿县寿春镇)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所灭,共经历了41位国王,八百余年。其历史之悠久,为当时各诸侯国中之少见。

二、楚民族的起源

楚民族的起源,学术界有源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源于江汉地区的土著民族、还有源于中原的华夏族和江汉地区的蛮夷族几种说法。然而,随着新考古材料的不断被发现和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中原说已成主流观点。根据这一观点,楚民族的始祖源于被称之为“五帝”之一的颛(zhuān)顼(xū)高阳氏部落。此高阳氏,乃我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孙子,继黄帝之后成为氏族部落的首领,其活动地区,古时称帝丘,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一带,地处中原地区东部北。高阳氏下传三代为重黎,此人当上了帝喾(kù)高辛氏的火正(上古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火种),因其管火有功,被帝喾命曰祝融。祝融受到后来楚国人的尊崇,将他和曾为楚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贡献的鬻(yù)熊一起奉祀。

祝融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氏族部落。根据前几年新出土的楚简《楚居》这篇文献的记述,自季连之后第六代即是楚国的开国之君熊绎。其具体的谱系是:季连→  伯、远仲→穴熊(即《史记·楚世家》所载的鬻熊)→侸叔、丽季→熊狂→熊绎。

三、楚国经历了那些时期,有那些标志性历史事件

楚国在八百余年的历程中,按照发展过程划分为草莽时期、强盛时期、中衰时期、中兴时期和衰亡时期五个阶段。

1、草莽时期及标志性历史事件

楚国草莽时期始于鬻熊,受周成王之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止于蚡(fén)冒十七年,即公元前742年,共经历了3个部族首领,16位国君,约300余年。“草莽”一词,源于春秋晚期右尹(楚国当时的官职,即右丞相)子革回答楚灵王问,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其意思是说当年熊绎所处的环境是偏僻、恶劣的,生活也是非常清贫艰苦的,乘坐的是简陋的柴车,穿着破旧衣裳,即使这样,还要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楚地和周王都之间,为周天子效力、当差。此番回答虽有夸张之嫌,但言楚国早期诸位先君艰苦创业之事当可凭信。故我们将这一时期,用“草莽”一词而名之。

周昭王南征不返。周昭王南征楚国发生在楚建国后第三位国君熊黵(dǎn)在位时,前后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周昭王十六年(公元前950年),周王朝的军队刚渡过汉水就遇到了一种现在叫犀牛的动物,感到不吉祥,就撤军回去了。第二次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47年),这一次天象不祥,是天昏地暗,吓得野鸡漫天飞,野兔遍地跑,结果周王朝的军队打了败仗,“丧六师于汉”。第三次也是在这一年,可能是为了报上次“丧六师于汉”之仇,周昭王御驾亲征,但是天象又不祥。一天夜里,忽然有一道五色光芒直射帝星紫薇座,结果,周昭王不仅兵败,而且还命丧汉水。周昭王在撤兵北归渡汉水时,乘坐楚人用胶泥做的渡船,船至江心,因胶泥溶解,周昭王落入汉水而亡。周昭王三次南征伐楚,史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伐楚的原因是因楚国的强大而对周王朝构成了威胁,但从“丧六师于汉”和“昭王南征而不复”这些现象看,楚国应是长江中游江汉之间众多方国和部落中最强大的国家,足以号令周围的方国和部落与之联合抗击周王朝的军队。

熊渠分封。熊渠是楚建国后第六位国君,他是一位崇尚武力的国君,力大超人,善于射箭,“射石饮羽”的典故就出自于他。说是有一天夜晚,他行进在路上,见前方有一卧石,以为是一只卧虎,就弯弓射之,待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卧石,箭头连带箭杆后面附着的羽毛都射进石头里面去了。熊渠并非一介勇夫,他还颇具谋略和野心。他即位后,一方面整军经武,另一方面广泛团结江汉之间的方国和土著部落,并深得他们的信服。而此时的西周王朝已开始衰败,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相互征战攻伐,熊渠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时机,开始了楚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扩张。首先,他兴兵接连征伐了位于今竹山县境内的庸人,位于今陕南、豫西南一带的杨粤人和位于今南阳盆地的鄂;其次是公开对外宣称,我是南方蛮夷人,不需要听从你周王室号令,于是他自行分封他的三个儿为王。当是,只周天子才能称王,而熊渠自封他的三个儿子为王,无疑是对周王室的示威和对周礼的僭越,充分地彰显出了熊渠特立独行的性格。然而,时过不久,周厉王即位,他是一位暴君,对待反叛的诸侯国手段极为残忍,熊渠怕周厉王因此讨伐楚国,便自行削去了三个儿的王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