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刘琪玲 章焕焕报道:近日,宜城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6月18日-20日累计降雨量达到145mm,雨量大、影响范围广,部分农田出现积水,作物受淹风险增高。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市农业农村局紧急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落实四项关键措施,全力筑牢农业生产“安全堤”。
清沟排渍“抢时间”,田间积水快清零。“雨停田干是关键!”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吴运明指出,当前需第一时间疏通沟渠,清除田间杂物,对低洼积水地块采用机械强排,降低土壤湿度,避免作物根系长期浸泡。对受淹田块要第一时间抢排渍水,使作物及早露出水面;及时清洗叶片、扶苗培土,防止出现烂苗死苗。
及时追肥“补元气”,促苗转壮保产量。强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作物易出现“脱肥”。受洪涝灾害和大雨冲刷后的作物,要及时追施速效化肥,补充养分。棉花、玉米等作物要重施花铃肥和穗肥,作物生长后期受灾,要做好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
病虫防控“掐苗头”,绿色防治减损失。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雨停后迅速开展防治。水稻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玉米重点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和茎腐病,花生重点防治青枯病、根腐病,棉花重点防治枯萎病、黄萎病、棉盲蝽和蓟马,马铃薯重点防治晚疫病。要集中力量打好病虫害歼灭战,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设施修复“早动手”,加固升级防后患。加固蔬菜温室大棚等设施,避免和减少大风降雨对农业生产设施的影响。加快因灾损毁的作物大棚修复,推进快速恢复生产。抢抓晴天间隙,修复水毁田间道、沟渠等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11支技术服务队下沉镇(街道)指导开展抗灾恢复生产自救,累计排除田间积水20万亩,追肥补苗15万亩,病虫害防治面积10万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