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宜城新闻

扎根泥土方知春 青春作伴好躬耕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讯通讯员王莉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为青年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双重坐标下,基层一线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年轻干部淬炼成长的“第一练兵场”。当“躺平”“内卷”等思潮冲击着部分青年的价值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选择将双脚扎进泥土,把论文写在大地,用躬身实践诠释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恰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在闽西革命老区,90后选调生林晓梅用三年时间走遍全镇23个行政村,将方言俚语编成《民情手册》,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在云贵高原,青年扶贫干部王昊创新“院坝协商”机制,把群众家的板凳搬进村委会,让基层治理有了温度。这些实践印证:唯有把双脚扎进泥土,才能让政策带着地气;唯有将耳朵贴近大地,方能听见时代的心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历练如同青竹拔节,需在风雨中铸就韧性。苏北某镇党委副书记张帆,面对土地流转困局时,白天走访农户丈量土地,夜晚研读政策推演方案,最终创新“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既守住农民“命根子”,又蹚出产业新路子。这种成长轨迹揭示:基层的“苦”恰是成长的“钙”,矛盾的“结”恰是能力的“梯”。青年干部当以问题为导师,化挫折为养分,在攻坚克难中锻造“七种能力”。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初心坚守如同暗香浮动,需在岁月中沉淀纯粹。太行山深处的“80后”乡长陈岩石,婉拒省城机关调令,带领群众凿山修路发展民宿,用十年光阴将贫困发生率从34%降至0.2%。他的选择诠释:真正的政绩不在报表数字,而在群众心底;最美的青春不是精致利己,而是服务为民。这种价值取向,正是破除“镀金思维”的良方,治愈“悬浮心态”的良药。
实践证明,青年干部在基层沃土中既能涵养“向下扎根”的务实作风,也能培育“向上生长”的进取精神。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蹄疾步稳,这既为年轻干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在解民忧中厚植情怀,在破难题中锤炼本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