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宜城新闻

宜城出土湖北省内首例纪年漆器 他的名字镌刻2000余年

发布时间:2025-01-13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讯通讯员郭倩报道:1月11日,宜城王家岗北墓地发现西汉末期纪年墓,出土稀有纪年漆耳杯,杯底近座处刻着监造者姓名,历经2000余年清晰可见。
纪年漆耳杯
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宜城市博物馆对王家岗北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50座,年代涵盖了战国至东汉时期。
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李龙龙介绍,王家岗北墓地延续时代长,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其中,编号为M2的墓葬出土一件漆耳杯,内朱外黑,双耳铜釦,外口沿朱绘涡纹,腹部饰凤鸟及流云纹,耳背作几何纹,杯底近座处锥刻半圈隶书长铭“永始二年考工...田右..皋令者省”。
漆耳杯(部分铭文)
“漆器上刻着生产时间、制作分工等信息,可知其由行审查之职的‘者’监造完成,这些珍贵铭文就像今天贵重物品的身份证”,李龙龙说,“永始二年即为耳杯制作时间公元前15年,这不仅明确了墓葬年代上限,填补了湖北地区纪年漆器的空白,也为西汉末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年代标尺。”
他还称,从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仅有20余座墓出土有汉代纪年漆器,分布于湖南长沙、安徽阜阳、江苏盱眙等,国外朝鲜乐浪、蒙古诺音乌拉等地也有见。M2的纪年漆耳杯不仅充实了汉代纪年漆器实例,而且从造型及纹饰等对比分析可知,与甘肃武威、朝鲜乐浪、蒙古国诺音乌拉墓地等出土的纪年漆耳杯极为相似,体现了这一时期八方文化已融为一体,形成“大一统汉文化”,并对周边产生影响。
随葬器物组合
随葬器物组合
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董兵介绍,襄阳是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地区,宜城更有楚皇城城址和郭家岗遗址为代表,随着秦和西汉王朝的相继建立,楚、秦、汉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此次发掘的王家岗北墓地,墓葬分区明显,出土器物既有鬲、盂、壶等楚地遗物,蒜头壶、鍪等秦风器物,也有仓、灶、井等汉墓组合,不同风格的器物交织在同一区域,折射了朝代变迁与文化融合,证实了襄阳自古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纳百川的历史进程。
发掘区中部航拍
(编辑:闻俊 编审:余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