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李敏瑞报道:5月26日,是全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的最后一天,宜城市群艺馆开展省级非遗——宜城兰花筒走进宜城一中活动。
宜城兰花筒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演唱者怀抱兰花筒兼云阳板,右手三个指尖拍击兰花筒薄膜,边说边唱、说唱相间。唱腔板式严谨、字正腔圆,不能空口倒字、差音掉板。说白分散白与韵白,散白接近口语,韵白讲究排比、对偶。兰花筒的音乐属于“一道腔”结构,主腔为平腔,其他不同的板式有板头、散板、苦平板,垛板等,虽然板式不多,却能表达出繁杂多变的内容,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音乐特点 ,是湖北省级非遗名录。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活动现场,兰花筒非遗传承人向学生们讲授了宜城兰花筒的历史渊源及基本唱腔,并与学生们一起互动,指导他们练习了宜城兰花筒选段。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本土非遗魅力,感知传统文化之美,从而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认同非遗、传承非遗。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力度,促进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增进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