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刘妙然 范冬婷报道:婆婆年迈体弱,丈夫的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嫂子患上精神病后双目失明……这样的一个家庭,摊在谁的头上,恐怕都会感到无助和绝望!然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0后姑娘赵福兰远嫁到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却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这个苦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2006年,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结婚,从云南文山远嫁到宜城农村。然而,摆在她眼前的家庭状况,把新婚的喜悦冲击得一干二净。
回想起当年情况,赵福兰说,"刚嫁来这个家的时候,真是一贫如洗,没有劳动力和收入,什么都没有,只有老弱病残,心里感到很绝望"。
当初,她也产生放弃这个家庭的念头,是他们的真挚感情让赵福兰一次次战胜自己,留了下来。
"我和我老公是外面打工认识的,感情一直不错,既然嫁到这个家,我愿意和我老公一起承担起这个家的责任",赵福兰这样宽慰自己。
赵福兰一心想做点什么来改变家庭现状,多次考虑之后,夫妻俩决定在种好自家10多亩责任田的同时,养猪致富。说干就干,两人试着养了4头母猪。因为不懂技术,刚开始死了不少猪崽。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他们很快掌握了养猪技术。

2019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赵福兰扩建养殖规模,猪舍发展到240平方米,存栏母猪30多头,年出栏仔猪600多头,年收入达15万元。养猪挣了钱,赵福兰又购买了收割机和旋耕机,流转了几十亩土地,一季种植玉米,作为养猪饲料,节省开支;一季种植油菜、小麦,增加收入。
赵福兰勤做苦扒,很快改变了家庭现状,邻居们都觉得她很不容易,十分敬佩。但赵福兰认为,自己也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做了一个妻子、一个媳妇和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

近几年,赵福兰先后获评"湖北省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孝老爱亲好青年""襄阳好人""感动襄阳十大人物""最美宜城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这么多荣誉,这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我今后发展的动力。我会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积极向上,为家乡建设添加正能量,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我也要把猪养好,把田种好,为妇女姐妹们争光,为社会多做贡献!"赵福兰平静地说。
(编辑:李梦竹 编审:杜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