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风 汉 韵 之 十 五
在这几个展柜中,展出了我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岗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有蒸煮食物使用的陶甗、陶鬲、鼎,以及盛放食物的盆、盂、豆等。
郭家岗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遗存,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城市西约7公里处的雷河镇官堰村境内,其西距蛮河2公里,东距“楚皇城”古城址约12公里。该遗址坐落在一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条形台地上,其南北长1500米,东西快750米,面积近120万平方米,仅次于“楚皇城”古城址。
1990年9月—12月,原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和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对郭家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通过发掘整理,使我们获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郭家岗遗址的年代,跨越了从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大致包括了楚国从武王迁都于郢前不久到楚国灭亡这一历史阶段,从而证明了宜城地区从春秋初年开始就已成为楚国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第二、郭家岗遗址的地层堆积丰富,层位关系清楚,器物组合齐全,文化发展序列完整。因此,它为楚文化研究中陶器的分期断代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科学可靠的标尺。第三、郭家岗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但这种特征的形成却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此,它为我们了解认识楚文化形成、发展,呈现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轨迹。
战国陶甗
这件陶甗是战国早期。甗,古代炊器之一,相当于现在蒸笼锅。它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中,常见于商代,并沿用至东周。其上部是一个带箅的甑,盛食物,下部是一个鬲,盛水。在鬲底部用火加热鬲中的水,产生水蒸气蒸甑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