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风 汉 韵 之 十 六
这二个展柜展出是仿铜陶礼器。根据周礼的规定,陪葬礼器的多少代表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西周时期,陪葬礼器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而进入春秋后陪葬礼器开始出现了超过死者身份的现象。这现象的出现与其说是让先人在死后享受生前无法企及的高一级地位,不如说是活着的继承人不安于现有的地位。这就是儒家所痛心疾首的“逾礼”。贵族阶层尚且如此,而平民阶层则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楚国,早在春秋早期就出现模仿铜礼器制作的陶礼器,即仿铜陶礼器。到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成套的仿铜陶礼器,及至战国早期仿铜陶礼器就与铜礼器一并使用,这种现象的出现比中原地区早。它充分反映了楚人“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叛逆精神。仿铜陶礼器组合主要有鼎、簠、敦、缶、盘、匜等。
春秋陶浴缶
陶尊缶:是盛酒的器皿。
战国陶簋
陶簋:战国晚期,口微敛,深鼓腹,圆圈足下接方座,上腹饰一对兽耳。
簋:古代盛食器,或用竹木做,或陶土烧制,或青铜铸造。多为方座,圈足,深腹,双耳。自商代出现,盛行商代至战国,战国以后极少见。簋作为重要的礼器,它与鼎配套使用,为偶数,即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在祭祀和宴享时,簋内盛放煮熟的饭食(黍、稷、稻、梁)。
簠:古代盛食器,器体呈长方形,器身与器盖形状相同,可分开使用。出现于西周晚期,沿用至战国。亦可用做祭器,盛放黍、稷、稻、梁等食物。
我们说楚国是一个军事强国,在长期开疆拓土的进程中,发动了许多战争,灭国无数,她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士兵的舍生忘死,靠的是尖兵利器,现在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楚国的青铜兵器。
青铜兵器,是用青铜铸造的兵器,它包括剑、戈、矛、戟、箭镞、殳、匕首等。楚国的青铜兵器之所以坚韧是因为楚人学习了吴越人精湛的铸剑工艺。尤其是在它灭掉越国,将吴越的铸剑绝技充分吸收后,所铸青铜兵器则更是后来居上。
战国兵器
这件是戟:它是一种复合武器。它由矛和戈组成,具有勾啄和刺击功能,主要应用于车站中。
这件是铜矛:通常18.2厘米。时代为春秋晚期,圆銎中空至前锋,中有脊,上有血槽,前锋微收,銎侧有一桥形钮。
这两件事战国早期的铜矛。
矛,在古代史一种刺击兵器,上面有锋利的刃,在进攻中用来刺杀敌人。
矛由骹、脊、叶、刃、锋组成。骹上有的有纽。晚期的叶上有放血的凹槽,它的作用是快被刺者的死亡速度、同时它还便于及时地拔出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