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战国中期的一组铜器】
这是战国中期的青铜鼎、壶。
【指向“竟之羕之小鼎”这组器物】
这一组青铜器出土于鄢城办事处白庙村跑马堤墓地,时代为战国晚期。
这两件铜鼎的器身和盖内均有铭文二行六字,为“竸之羕之少(小)鼎”。此铭文说的是一个景氏名叫羕的人做了这个鼎。据考证,“竸”与景古音相同,可以互为通假,竸氏即景氏,而景于屈、昭同为楚王族三大姓氏,他源于楚平王死后的谥号“竸平王”,即“景平王”。因此,楚国的景氏皆出于楚平王之后。细观此二鼎,形体较小,铜质较差,鼎足与鼎身多处破损,经修补后又继续使用,由此说明“羕”这个人虽贵为楚王族后裔,却家道已中衰,处于艰苦度日的境地。家道如此,国势亦大致如此。但无论如何,楚平王的后裔葬在楚皇城北边不远的地方,倒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这是铜盘:高9.5、腹径49.5厘米。敞口,宽沿,折腹,大平底。腹部铆有两个对称的环耳。
这是铜匜:扁圆形,直口,弧腹内收,平底。长方形流上翘,尾部铆一环。素面。
这两件器物是锻造而成的。
盘、匜,为复合用具,是古代的盥洗器。盘,在古代有木、陶、青铜多种质地,形状有大、小,深、浅,方、圆多种。匜,形状如瓢,有流和鋬。做为礼器,盘和匜配套使用。大家看这有一副盘、匜使用示意图,当时贵族在祭祀和宴飨(xiang)前,主人均要净手。盘用来承接弃水,匜用来舀水淋洗。从此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讲卫生的,具有良好卫生习惯。
这两件铜鼎出土于雷河民主岗上墓地,时代是战国晚期。
这件是战国铜钩鑃:高21.8、口径8.5厘米。体呈圆弧状,腔窄长,舞平,上有六棱柄,柄上有方孔,便于悬挂,它是春秋战国至秦朝时的一种手持打击乐器。
这件是战国的铜铎:高6、口径5.9厘米。体厚,腔体阔,于高大,舞较平,短柄方銎(qiong)便于装木柄。舞部饰雷纹,柄部饰勾连云纹。它也是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其形状近似于甬钟,但比甬钟小得多,它多用于军旅。主要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宣布政教法令时用,即负责传达命令的官吏,手摇内装有木舌的铎在路上奔走传达有关命令;另一种是在战争中使用,在作战时,统兵的将帅手摇内装有铜舌的铎,发号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