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楚 风 汉 韵 之 十 三

发布时间:2015-04-08 来源:
   分享到:
    

陪都岁月

进入春秋晚期以后,楚国的国势一度有所下降,其原因是楚国上层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王位接连发生了两起宫廷政变。加之楚平王弑君篡位后,荒淫无道,听信谗言,捕杀忠良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迫使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为后来的楚国埋下了隐患。平王死后,其儿子昭王即位。到楚昭王十一年,即公元前506年,其父亲楚平王埋下的祸根终于爆发。这一年,逃到吴国的伍子胥率领吴国、唐国、蔡国所组成的联军一鼓作气攻破了楚国的郢都(今楚皇城古城址),楚昭王带着他的妻子和幕僚,涉过沮水(今蛮河),渡过汉水,穿越云梦泽,最后逃到随国(今随州市区)避难。此后,楚昭王再也没有回到楚皇城,而是将都城迁到今江陵纪南城,史称纪郢,出土的楚简称为栽郢。从此,楚皇城便成为楚国的陪都,史称“鄢郢”。楚皇城作为陪都后,仍在楚国后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拔鄢”为止。

这两展柜中展示的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楚国青铜器在形制、组合、纹饰上都发生了变化,组合由春秋时的鼎、簠、缶到鼎、敦、壶(豆);纹饰由繁缛细密的盘螭纹到云龙纹到素面。

【指向三个独立展柜】

这一排三个展柜中展出的是孔湾陶家洼一号墓出土的战国早期青铜器鼎、敦、豆。

这是铜鼎:高29.2、腹径33.2厘米。带盖,鼓腹,长方附耳,平底,蹄足。鼎盖中央有一捉手,外围有三个牛形钮。牛体态浑圆、肥硕,呈引走状,头部上昂,并向左曲折,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以动感。

这一件是铜敦:通高34.2、腹径21.6厘米。盖、身相同,扣合成椭圆球状。盖、身口部各附一圆板,上下各有三个龙形钮。盖器花纹相同,均采用铸镶工艺。盖顶部为涡纹,四周环绕三个变体龙纹,向外分别是宽带纹、三角云纹和六个变体龙纹,其造型和构图十分精美。

这件是铜盖豆:通高33.4、腹径20.8厘米。带盖,深腹,柄较短,喇叭形座,柄中部突起为一刺球状,盖、身上各有一对环耳。盖呈半球状隆起,上有三龙形钮。全器除柄中刺球为浮雕龙形花纹,其余均为铸镶花纹。盖顶为涡纹具强烈的旋动感,外为龙纹、三角勾连云纹,豆盘上部为三角勾连云纹,下部为蘑菇状云纹,底座上为凤鸟纹                     

东汉铜细颈瓶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