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楚 风 汉 韵 之 十 二

发布时间:2015-04-02 来源:
   分享到:
    

楚 风 汉 韵 之 十 二

这是一组春秋晚期陶器,这件是豆,1990年雷河郭家岗遗址出土。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深弧盘,束柄中空,喇叭座。盘内饰放射状暗纹。柄上刻一“王”字,这可能是制陶工匠的姓氏,也可能是使用者的姓氏。

豆最早出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商周至秦汉时期。据考证,豆的功能是盛“菜”。由于古人的生活习惯是习地而坐,没有凳、椅,只有低矮的几案,将高而稳的豆放置于几案上,既能突出豆盘中“菜”的视觉效果,又能方便夹“菜”,古人的聪明才智足可窥见一斑。

这是一幅古代陶器的制作流程示意图,从这幅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制陶大致有六道工序:第一是选土,一般选用粘度较高的陶土,如高岭土等;第二是陶泥,将选好的陶土倒入水中拌和均匀,形成陶泥;第三是制坯,此道工序多采用两种样方法:一种是泥条盘筑法,即将和好的陶泥拉成泥条,呈螺旋状盘筑,边筑边用手或借助工具将内外两侧抹平粘牢,这种方法是最早的制陶方法,它适于制作大型陶器;另一种是轮制法,即将陶泥放在转动的轮盘上,用于掌握,旋制成各种器形,然后再进行修整;第四是晾晒,将制成的陶坯放在架子上,让它慢慢阴干;第五是施釉,就是将釉浆浇淋在阴干的陶坯内外;第六是焙烧,将施好釉的陶坯放进窑内焙烧。

战国陶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