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黄禹萌 李春熹报道:日前,宜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动市镇村三级党组织联动,推出邻里厨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常住人口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农村留守老人“烧一顿吃三天”、儿童就餐不规律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老小的身心健康,青壮年在外工作也难以安心。宜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心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小孩上学就餐难题,推出“邻里厨房”助餐服务,将“邻里厨房”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创新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特色工程。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科学规划选址、明确建设标准,盘活闲置资产,创新打造“一室多用”服务空间。
小河镇曾洲村将老配电房改造成“幸福食堂”,刘猴镇赵咀村腾出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爱心厨房”,宋玉社区联合商圈企业打造共享餐厅,实现阵地资源“零成本”转化。雷河镇民主村将政府政策支持、村集体太空莲产业支撑、对外经营收入整合,保障邻里厨房运行……
各地大显身手,共同构建“政府补、集体投、乡贤捐、市场补”资金保障链,有效解决了邻里厨房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明确邻里厨房就餐对象范围和伙食标准,分类别确定就餐补贴。同时,用活就餐方式,对有行动能力的村民鼓励到邻里厨房就餐,对行动不便困难群众,则采取送餐上门的方式。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确保邻里厨房的规范运行。在坚持公益为先的基础上,探索公益化、市场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为邻里厨房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提供有力保障。
在广东打工返乡的罗忙子感激地说:“‘邻里厨房’真正帮了我大忙,老人和孩子的一日三餐有了着落,我在外打工也安心了不少。”
小河镇曾洲村党支部书记陈辉说:“过去留守老人‘烧一顿吃三天’,现在邻里厨房一日三餐有热饭,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
截至目前,全市“邻里厨房”共有20多个,累计服务就餐人员达40万多人次,惠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群体1000余人,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