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宜城市楚史楚文化基本知识问答(15)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
   分享到:
    

8、百步穿杨

典出《史记·周本纪》、《战国策·西周策》。春秋时期,楚庄王手下有两个武将,一个叫潘党,一个叫养由基,他们都是射箭的高手。有一天,潘党和养由基比赛射箭。潘党把箭靶设在了五十步以外,并拿出弓箭连射三箭,箭箭命中靶中的红心,围观的人们见了都连声叫好,只有养由基不以为然。他对潘党说,五十步以外的红心,目标太大,不算本事。要是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上一片叶子,才算好本事。潘党听后不服气,当即在旁边一棵杨树上选定了三片树叶,标明序号,然后要养由基退到百步外,按顺序射。养由基拿起弓箭,搭箭引弓,唰唰唰,只见三箭分别向三片杨树叶飞去,众人一看,果然三支利箭分别射中三片杨树叶的中心。潘党见后对养由基非常佩服,他终于知道这世上还真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此典故还有一个名字叫“百发百中”。

9、绝缨庇士

典出《说苑·复恩篇》、《韩诗外传》。有一次楚庄王夜宴群臣,酒正酣时,忽然一阵风吹灭了烛灯,有个将士因饮酒过多,在暗中拉扯了楚庄王身边一位美人的衣裳,那个美人非常恼怒,就伸手拔下了那个将士帽冠上的缀缨,并要庄王重新点亮烛灯,抓住那个帽冠上没有缀缨的将士予以惩罚。不料庄王却向群臣宣布,你们与寡人饮酒,都要尽兴才好,谁不拔掉自己帽冠上的缀缨,谁就没有尽欢。于是,群臣都把帽冠上的缀缨拔掉。然后楚庄王才令人重新点燃烛灯,尽欢方罢。后来在晋楚邲之战中,有一位将士总是奔走在庄王的面前,奋力作战,五次击退来犯的敌人。楚庄王问此人何以毫不畏死,此人答道:“我早想肝脑涂地报答大王了,今天才遇到这个机会,我就是那个暗中拉扯美人衣裳的人啊!”此典从一个侧面说明楚庄王是个具有雅量的人,对待下属宽严有度。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典出《韩诗外传》。有一次,楚庄王将兴兵征伐晋国,并还广告众位大臣:“有敢进谏者杀无赦。”令尹孙叔敖却说:“我听说害怕严厉鞭笞而不敢进谏自己父亲的人,不是孝子;害怕被诛杀而不敢进谏君王的大臣,就不是忠臣。”于是,孙叔敖就去向楚庄王进谏。他的进谏很特别,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他讲道:“我听说园子里有棵榆树,其上有一蝉,它张扬着双翅发出了急促的叫声,要去饮清露,但它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其后边弯曲着颈脖,准备捕捉吃掉它。螳螂正要捕食蝉时,但却不知有只黄雀在其后边,正扬起颈脖要啄食它。黄雀正要正要啄食螳螂时,却不知有一个孩童手持弹弓站在榆树下,正向它瞄准要打它。孩童正要打黄雀时,却没有发现在他的前面有一个深坑,在他后边的地上立着一根折断了的木桩。这些都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这并不只昆虫是这样,就连百姓,甚至是一国之主也是这样。”楚庄王听后,明白了孙叔敖想表达的意思,就取消了攻伐晋国的决定,楚国与晋国都同时获得了安宁。此典于后世多用于告诫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周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