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陈玲 李照照
三月的春风拂过新栽的红叶石楠,季莲村的生态振兴图景又添新笔。3月6日,雷河镇季莲村完成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两年后,正式启动“绿廊计划”,组织20余名村民,沿雷原路栽种红叶石楠1100株。这条见证村庄蜕变的道路,历经三年“硬化筑基——亮化提质——绿化塑魂”的升级改造,正从交通要道转型为生态廊道。
从“泥洼路”到“绿廊道”的振兴实践
破局:硬化工程终结“行路难”
时间回拨至2023年阳春三月,随着首车混凝土注入路基,季莲村打响了乡村振兴“第一枪”。投入320万元进行道路破损修复、扩宽刷黑等,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晴天扬尘、雨季涝渍”难题。
“想当初这条路是别人不好进,村民不好出。我最盼的就是修好这条路,让村民卖粮买菜进出方便些。现在路修好了,这块压在我心底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季莲村老支书王文富说。
提质:路灯点亮乡村夜经济
随着道路硬化的完成,2023年秋收时节,80盏6米高的太阳能路灯在雷原路两边亮起。这套智慧照明系统采用光控模式,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启闭,并实现亮度智能调节,在保障基础照明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现在晚上7点还能在地头分拣蔬菜,客商的货车也能随时进村。”季莲村娃娃菜种植大户李根法望着亮起的路灯笑着说。延长的工作时段不仅让务工乡亲增加了收入,灵活的错峰运输更让农产品保鲜成本大幅降低。
随着夜间作业成为常态,冷链车辆在星空下来往穿梭,地头到市场的距离被重新定义。
焕新:绿色廊道激活生态价值
站在2025年的春光里,新栽的树苗与硬化路面形成和谐构图。此次绿化工程采用“树随地走”的创新管护模式——紧邻农田的树苗由对应农户认养。
“选它当生态卫士可藏着双巧思。”技术员解释道:“这种本土明星树种既耐旱又抗病虫,扦插枝条落地便能生根,特别适合农户管护。更妙的是,修剪下的枝条可培育新苗,发达的根系网络又可以有效防止硬路肩的水土流失。”
“以前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振兴必添绿’。”正在给树苗浇水的季莲村新任支书王俊勇笑着说:“这条路的变化就是季莲村的奋斗史,当年老书记带着我们夯基筑路,如今我们要为这条路注入绿色基因。”
从载重卡车压出的车辙路,到光伏路灯照亮的致富路,再到绿荫匝地的生态路,季莲村的“道路革命”仍在继续。这条4.2公里的振兴之路,正从单一的交通动脉,蜕变为融合交通、生态、经济的复合型发展走廊。
镇域“十分钟交通圈”的最后一环已经扣紧,而季莲村的生态振兴故事才刚刚开篇。从硬化到亮化再到绿化,这个普通村庄,正在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