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镇(办)动态

【共同缔造】雷河镇民主村:共同缔造 为幸福“加码”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通讯员胡梦瑶
“今年天气比较旱,但天大旱,人大干!我们村每家每户都自发购买小水泵用于抽水灌溉,缓解了村里压力,党群同心齐抗旱保丰收!”8月14日,雷河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周承强看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农田都解了“渴”,脸上笑开了颜。
 
  
而自发抗旱只是民主村“党群同心共建家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民主村以办实事凝聚民心,以解难题汇聚民力,全村共下一盘棋,把一个落后的“丑穷”村变成了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美丽乡村、襄阳市文明村……“网红”村,蝶变的背后是村民的“人人参与”,是发自内心的“共同缔造”。  
党群“零距离”激活神经末梢  
建强“微网格”,包联到户。构建“市、镇驻村工作队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中心户”的红色网格,由市应急管理局点对点帮扶、镇党委组织委员牵头心贴心服务、村党支部引领、8个党小组分片,吸纳一批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骨干“重出江湖”,选出16个党员中心户和16个群众中心户包联到每家每户,划分“微网格责任田”。  
上好“微课堂”,统一思想。一是随时讲。用好“三会一课”,突出党支部书记讲、党小组组长讲、普通党员讲,在入户、走访等间隙,随时随地上课。百姓宣讲员周承强是村里理论宣讲骨干,村民代表杜大夫是卫生健康宣讲小贴士,青年志愿者是反电信诈骗宣讲小能手。二是多地学。先后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参观学习樊城、襄州、枣阳、谷城、南漳、钟祥、京山、丹江等多地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回来后每家每户谈想法谈感受,在看中学,在学中干,营造共建氛围。  
用好“微板凳”,共谋发展。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三访三问三亮三促”“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抓手,将“板凳会”开到村子里、小组内、家门口,将“征求意见栏”贴在每组小广场,全面收集梳理群众、乡贤代表、致富能人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各类诉求、建议,全域统筹项目规划,敲定时间表和任务图。  
拧紧“一股绳”共建美丽家园  
积极参与方案设计。村里怎么干,大家说了算。将美丽乡村建设景观效果图发至乡亲群,家家户户对比效果图对村庄整体规划、自家房前屋后建设提出意见,在外村民也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外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在群中发布,供参考借鉴。  
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先将环境最差、打造难度最大的一组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突破点,从清洁家园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到美丽庭院因户施策鼓励农户种花种草种树提升庭院景观,再到房前屋后改造“小三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一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其他小组也纷纷开始效仿,主动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小组,小组带全村”的良好局面。  
积极参与捐工捐物。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设置“捐工捐物功德榜”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村民主动将自留地和打谷场甚至砖头瓦片无偿拿出来,开塘种荷花,修路种花草。村民渐渐形成习惯,凡事都能提出想法、拿出建议,更能对村里做出自己的贡献,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  
用活“乡村钉”赋能未来乡村  
提高共管质效。作为全国117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全村8个组实现钉钉全覆盖,“乡村钉”成为百姓参与村务的“大舞台”、诉求民生的“回音壁”。建立“五务公开、征求意见、村民办事、村民交流、矛盾化解”等五大功能板块,将各类村级事务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全部公示出来,成为村民了解相关政策、监督日常工作、办理诉求的重要窗口。  
激发共评活力。在“百姓钉”平台上,建立“环境卫生评比”“最美庭院”“孝老敬亲”等多项评比板块,开展月评比、季奖励,将考评结果进行量化积分并公示在“钉友圈”,通过积分在村委会兑换牙膏等生活用品。在外务工的家人也能通过钉钉看到自家积分情况,以评比保长效。  
搭建“多平台”解锁共享密码  
兴办邻里厨房。针对村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村民等弱势群体“无力做饭、凑合吃饭”问题,创新成立2家邻里厨房。以“自愿报名、集体商议”为原则,爱心人士胡彩秀家、老支书刘长生家相继开设邻里厨房,按照五保户、低保户每餐3元,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每餐5元,其他户每餐10元标准,惠及全村8个小组近百名困难人员。每周五晚村干部们都会分两队,来到邻里厨房,听取这些弱势群体对村庄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生活中的难题,争取发现一批解决一批,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村民的精气神得到大幅提升。 
 
打造“黄爷爷书屋”。建立3个集青少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室,退休教师黄大海主动发挥余热,义务指导适龄儿童学习阅读,加强对适龄儿童的安全监管;邀请周边小学教师在暑期开展“希望家园”活动,包括安全知识讲座、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村里人在多功能活动室聚在一起看书、打牌、聊天,大小事在一起沟通,邻里和睦,友好团结,淳朴民风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建立废旧衣物回收站。建设3个废旧衣物回收站,做好阵地建设、募集衣物、登记分发到人三篇文章,解决困难群体穿衣问题。定期和不定期积极向镇政府机关、镇直部门、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募集衣物,并将募集的衣物登记造册,分季节存放。对行动方便的困难群体,组织他们到爱心捐赠点进行试衣,挑选各自喜爱合适衣物。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由村组干部进行量身选择,送衣上门,既实现了废旧衣物的使用价值,又节约了困难群体的日常开支。  
(编辑:李梦竹  编审:杜道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