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邬玲玲 郑潘报道:9月19日,中共宜城市委七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宜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城实践的意见》,明确了推动宜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与会人员激情澎湃、信心满怀。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城篇章贡献力量。
宜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龙虎
宜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龙虎说:“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一致,高度契合,同向而行,上下贯通,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举措。市委七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做实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重点突出以城留人、以产聚人,不断增强县城的吸引力和凝(集)聚力,促进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下一步,我局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宜城实际,以‘优空间、提品质、聚人口、育产业’为路径,分级分类配置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针对重点潜力人群实际需求分类施策,科学合理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县城扩容提质,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双集中’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杰
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杰说:“近年来,我市对标湖北、襄阳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项目带动、一链一策’为原则,以‘建链、补链、延链、稳链、强链’为目标,坚持‘内招外引’,紧盯项目建设,做优产业平台,强化企业培育,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产业链条。一是积极建链,加快融入湖北、襄阳大产业链。累计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数十次,银轮机械、湖北友谦等企业有效融入了我们湖北省汽车产业链,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二是加强补链,填补产业空白。先后培育天舒药业、敦拓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进规入库,有效地壮大医药化工、消费电子等产业链。三是着力延链,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嘉施利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磷酸铁、硫磺制酸等项目将磷资源充分利用,产业链不断延长。四是据势稳链。湖北百鲜食品、神品小龙虾等企业不断汇入我市的健康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稳定发展。五是全力强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瞪羚科创‘新物种’等优质企业总数不断突破,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七届九次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制造业的6条产业链和2条产业新赛道,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三线并进’措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宜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经力量。”
宜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余媛媛
宜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余媛媛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文旅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的全会精神以及宜城市深化改革的实践意见上来,扛牢楚文化大旗、擦亮宜城美食名片,高效高质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首先就是加大文物保护,让楚文化有形可见。我们要加大对楚皇城大遗址、郭家岗遗址、百里长渠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推动楚文化遗产真正的‘活起来’。二就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让楚文化有景可游。我们将把楚文化遗存的景点串珠成链、并链成带,形成‘郢都汉水’楚文化风光带、‘金山银河’红色抗战文化风光带,以及‘热辣滚烫’楚都美食文化风光带,从而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第三点就是加强美食推介,让楚文化有味可品。我们将结合楚都美食‘十个一’,开发楚菜、楚酒、楚风、楚街,打造‘一城(楚都美食城)·三区(大虾城排档区、青创园宴席区、楚都公园烧烤区)·四地(高康烧鸡公、鄂西大虾、万洋鲜鱼、楚皇城麻鸭)’的美食消费文旅新场景。四就是加重精品创作,让楚文化有戏可看。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加大对襄阳花鼓戏传统经典剧目的复排和演出力度,策划、编排大型诗画情景剧《楚凤长鸣》等一批以楚文化为素材的新剧目,着力打造有思想深度、有生活厚度、有人文温度的戏曲精品。”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