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宜城新闻

宜城法院雷河法庭:庭审代训 绘出乡村好“枫”景

发布时间:2024-03-13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讯通讯员刘晓妍 韩凯玲报道:近日,襄阳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评选工作,在襄阳市范围内评选出50个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宜城市法院雷河法庭申报的“庭审代训”工作法成功入选。
雷河法庭以“庭审代训”特色工作为主线,结合多种培训指导手段,以德化人、以法增智、以干促能,提高治调干部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在乡村撒下一粒粒“法治种子”,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和队伍基础。
强化党建引领。雷河法庭以基层党建“强基赋能”工程为指引,联合治调干部开展“党建调解实务研讨”系列开放日活动,法官说法与调解能手说法相结合,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解身边惑,持续释放榜样力量。
发扬红色传统。雷河法庭依托刘猴镇陈湾村“红军堂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将“堂屋议事”红色基因与“枫桥经验”实践意义有机融合,引导广大治调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精神动力,作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强化政治意识。雷河法庭邀请治调干部联合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活动,对市纪委通报的“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典型问题”深入交流学习,共建扎实履职、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培训庭审”有人气。雷河法庭创新开展“庭审代训”特色工作,对辖区治调干部展开全方位、多形式、强针对的调解业务培训。具体地说,就是用当地多发频发的、具有“现实场景”的案件作为培训案例,邀请案涉村居治调干部参与庭审,以“庭前普法”“庭审观摩”“庭中评理”“庭后调解”“交流座谈”五个步骤层层推进,训练治调干部的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调解能力。“庭审代训”活动深受村干部欢迎,不仅“受训主体”治调干部踊跃参加,村支书、妇联主任甚至镇干部也积极报名。法庭在刘猴镇杨李村村委会就一起未成年人侵权纠纷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庭审代训”时,村两委班子人员积极参与“庭中评理”和“庭后调解”,干部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双方进行劝导,在主审法官“旁观”的情况下,即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现场给付。今年来,有11个村共46名村干部参加了“庭审代训”培训,“庭审代训”已成为雷河法庭在乡村一线最具“人气”的一块“金字招牌”。
“培训文艺”接地气。创新开启“法治小品法治夜校”培训模式,将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故事创编成风趣幽默的法治小品,在小品的“模拟庭审”中加入别样培训元素,得到村干部的一致好评。在刘猴镇洪岗村朝门书院开展培训时,雷河法庭上演小品《赡养》,庭长亲自上阵出演“庭长”,通过“模拟调解”讲法、说理、用情,成功化解母子的赡养纠纷。生动的演出让干部们在欢笑与泪水中学会赡养纠纷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在答疑互动环节,干部们争先恐后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当地干部把有着相似问题的村民家庭请到现场观看,当场便化解了一起可能形成诉讼的赡养矛盾。
“培训考核”有底气。培训初期,雷河法庭便以“配合‘庭审代训’工作开展,提高治调主任依法治村能力”为内容向地方政府发出司法建议,以督促广大治调干部积极参训。地方政府迅速回应,组织综治办、司法所等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定期到村、社区开展法治工作督查,倒逼村两委班子重视法治建设,提高两委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庭审代训”工作看得见效果、摸得着成果。
为巩固“庭审代训”工作成果,雷河法庭建立起“双向发单”工作机制。从治调干部”发单“--法庭“接单”到法庭”发单“--治调干部“接单”,辖区治调干部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建立信心,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解纷“排头兵”。刘猴镇三里村一名老人因土地问题上访,治调干部感到独立处理困难,向法庭发出“订单”寻求帮助,法庭“接单”后认真研判,把法律适用和化解思路掰开揉碎向治调干部讲解,治调干部心中有数、手上有招、脚下便有力,在两次约谈老人后成功化解了此次信访矛盾。无独有偶,雷河镇新集村牛捞水库的两届承包人因转包问题发生纠纷,因春灌时农田用水紧急,法庭第一时间将该解纷“订单”发往村治调干部处,治调干部欣然“接单”。当法庭人员驱车抵达现场时,两届承包人已在治调干部的见证下签订了新的承包合同,农田恢复了正常用水秩序。
2023年,雷河法庭治调干部协助法庭开展诉中调解78次,调解成功58件,法庭发放诉前解纷“订单”103余件,解纷成功率达60%,逐步实现“法庭放手、百姓放心”的良好局面。
(编辑:陈澄 编审:艾淑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