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宜城新闻

退休教师李家祖:奋笔疾书王集乡村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8 来源: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邬玲玲通讯员龙新民 王扣报道:20多万字,100多个民间故事,其中2020年疫情期间,他所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居家抗疫记》,先后发表在《沧浪》文学杂志、《湖北文学》季刊、《今古传奇》文学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已过古稀之年的退休教师李家祖笔耕不辍,用12年的时间写长篇小说,记录着王集镇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

李家祖是王集镇退休教师,父亲和爷爷都是乡村教师,自小就受到熏陶。在李家祖的卧室里,有一面墙做成了书柜,上面放满了各类泛黄的书籍,床边、书桌上也放满了书。

“有一些书是父辈留下来的,有一些是自己买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都看,最喜欢看《白鹿原》,因为它是说我们农村的事儿,对我写作很有启发。”李家祖一边翻着书一边介绍说。

虽然已经72岁了,但李家祖依旧眼睛明亮,身体硬朗,每天基本都保持构思写作8个小时。“写作之前有些东西要查证资料,因为它涉及到历史人物,我们必须要以历史为主,把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查查资料,写写东西,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李家祖还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就喜欢自己琢磨着写写东西,还编写了《常规教学教程》,并在乡镇印发,供老师们使用至今。

在李家祖记忆中,那些小时候所经历和听闻的奇闻异事,深深印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有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创作冲动,时时激励着他,因此才有了《凛然正气李丕旺》、《巾帼英雄周守慧》、《忠烈肝胆陈华轩》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

李家祖说,“我们王集镇是老苏区,当时是属于鄂北根据地,常听老人们讲他们的奋斗历史,我觉得不把他们写出来,于心不忍。”

2009年,李家祖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开始着手撰写在心里酝酿了几十年的长篇小说《喋血襄南》。“我每天夜里醒了以后,想到一些东西,就从床上爬起来写下来。”

这一写就是3年,在别人看来,李家祖写书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但对于他而言,却既艰辛又快乐。历时3年,底稿终于出炉,虽然没有渠道,没有资金,书籍没法出版,但能把王集镇的景、人、事写成书,也算是完成了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夙愿。

长篇纪实小说《翰林王万芳》是李家祖写的第二本书,写这本书的时候,李家祖从王万芳后人杨茂云那里得到了许多资料素材,加上自己从别处收集来的素材,塑造出了上百个精彩故事,突出了主人翁丰富而传奇的经历,形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随后杨茂云出资出版了《翰林王万芳》这本书,书的出版更是给了李家祖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拿到书的时候非常高兴,翻了又翻,拿给我老伴看,她也感到非常高兴。”

写农村的人和事,是李家祖初衷,这几年,他又相继写了关于王集镇当代名人王全国的《汉水赤子》、歌颂王集镇脱贫攻坚的短篇小说《让心回家》、乡土纪实散文《我的外公》,并在《沧浪》杂志发表,抗美援朝的故事《情系朝鲜》被《今古传奇》杂志文学公众号登载。

说到以后的计划,李家祖想继续写下去,“我今年已经72岁了,我还想继续写下去,把我参加三线建设的那些东西,写出来留给后人,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三线建设是艰苦的,取得的胜利也是可观的。”

这几年,李家祖的邻居们纷纷盖起了新房,而他依然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亲戚朋友都劝他赚钱翻修,但他却说,房子旧了能住就行,写书出书不能耽误。

为了心中的梦想,记录农村的人和事,反映新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李家祖还在奋笔疾书,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更多的文学作品,把这笔精神财富流传下去。

(编辑:刘毅  责任编辑:杜道兵 闻俊)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