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赋体文学之圣祖

发布时间:2017-08-28 来源:
   分享到:
    

赋体文学之圣祖

宋玉研究会(宜城)余建东

(曾刊于襄阳日报)

 “黛色参天,十里青山负郭;波光入户,一江碧水穿城。惟我襄阳,卓尔不群。斯乃荆州古治,风云三国故地;华中大邑,历史文化名城。源溯周藩,建城垂三千载;根追楚塞,筑垒于汉江滨。地处南北交汇,位于华夏腹心……”这是黄耀辉先生的《襄樊赋》开头。

“销魂之方块,不溶之白粉,兴奋天下,煽动激情。病翁听说三缺一,翻身起床,精神抖擞。盲妪登台一战三,组牌下教,目光独具。搅尽脑汁,转动思维,老来那会痴呆?坐穿子夜,消耗脂肪,胖子轻松减肥……”这是网上十多个版本之一的《麻将赋》片段。

赋,雅俗共赏,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文化人大都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文体,所谓楚辞丶汉赋丶唐诗丶宋词丶元曲丶明清小说是也。然而,有多少人知道汉赋并非汉代所创,其源自以宋玉为主创定的楚赋?而楚赋(也可以称之为宋玉赋)恰在楚辞与汉赋之间承上启下,推动了汉赋的空前发展,并对诗丶词丶曲丶话本等文体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理论名著丶刘勰《文心雕龙》说:“宋发夸谈,实始淫丽”;“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南朝任昉《文章缘起》说:“赋,楚大夫宋玉作。”明人谢榛《四溟诗话》说:“屈宋为词赋之祖。”清人何义门说:“其时荀卿亦以赋著,而荀赋近质,宋赋多文,宜赋家之独宗宋也。”清人程廷祚《骚赋论》:“或曰:骚作于屈原矣,赋何始乎?曰:宋玉。”

几位古人的话不太好懂,规纳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宋玉为赋之始丶之宗丶之祖;二是虽然荀况《礼》《智》等较早以赋命篇,但其赋只是描摹,类似谜语,且质木而无文彩,只有宋玉的赋作多夸饰,是文彩艳丽的开始。

颇有意味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认为荀况与宋玉同为赋之始祖,但他的《文选》没收荀赋,却收载了宋玉《九辩》、《招魂》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后五篇是史上文选(集)首载。

赋体文学在战国末期的产生,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样式,拓展了表意空间,而且成为贯穿于古代诗(包括辞)、文、赋三大文体之一。我们先将宋玉赋与其前的散文作比较,诸子散文重在说理,历史散文重在叙事,而宋玉的赋体文学重在体物写志;诸子丶历史散文讲真讲善,宋玉的赋作则追求美。再看宋玉赋与诗丶辞之比,《诗经》《楚辞》经历了三、四、六言等发展过程,都讲求格律和程式,宋玉的赋作则是押韵的散文,比较自由、参差不齐;诗辞简约,赋作则铺张扬历,反映社会生活及自然的空间要大得多。正如清刘熙载《艺概·赋概》所析:“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

宋玉赋在楚辞与汉赋之间承上启下,推动了汉赋的空前发展。在两汉散体赋创作中,宋玉赋被赋体文学作家普遍接受,竞相模仿。《汉书·艺文志》收录西汉的赋作不算杂赋达700余篇。其中有传世之作的作者(包括稍后的赋家),大都仿效宋玉赋而作新赋。《文心雕龙》称,自宋玉《对楚王问》后,东方朔效作《客难》,杨雄《解嘲》,班固《宾戏》,张衡《应问》,蔡邕《释海》……宋人王曰:“自宋玉《好色赋》,相如拟之为《美人赋》,蔡邕拟为《协和赋》,曹植为《洛神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2120200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17420044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