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襄阳抚治路迎来到宜城县,走到县城南边腊树园村,见一堆很大的封土坐落在驿道旁边。便向迎面过来的樵夫打听,这是谁的墓冢。樵夫告诉他,这是楚国大夫宋玉的墓冢。
路迎面向宋玉墓冢,站立了很久。樵夫问他为什么发呆,路迎回答说:“嗨,这真是奇迹呀!古人说‘巧尽于器,习数则贯,道系于神,人亡则灭,’何况这是墓冢呢!”
樵夫不解的问:“墓冢又怎么样呢?”
路迎看看樵夫,说道:“你想想看,天长日久,风剥雨蚀,那墓冢埋在城区就会夷为平地,埋在穷山野谷也会看不出寻不见了。而宋大夫的墓冢却还好好地保存在这里,你说是不是件幸事呢?”
樵夫点点头,没有说话。
见樵夫仍睁大眼睛看着自己,路迎又说道:“防山的墓群,孔夫子也搞不清楚是哪个的。江水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它的源头和河道也会经常发生改变。而宋大夫的墓冢能保存到这个样子,真不幸中的万幸啊!”
“这有什么奇怪吗?”一个随从在一旁问道。
“什么奇怪?”路迎看看随从,又看看樵夫道:“如果精通天地之数,就算去研究支反甲穷之类的事情,像樗里疾、郭景纯这样的聪明人都能做到。像宋大夫这样墓冢和住宅建在一起,早就由沧海变成桑田了。你看那渭南的化台,左是长乐宫,右边是武库,其防护的措施是非常严密的。还有些名公高士的瘗玉埋香之地,更是用青鸟护卫墓冢,石马维护函道,让后人去那里怀古思贤。并且有标识,有记载。虽经过离乱兵火,也没有被损坏,当然这是地方选择的好,阴阳相合,也是人设计得好的缘故。但是他们怎么能与宋玉大夫相提并论呢?”
随从又问道:“如何不能相提并论呢?”
路迎笑笑说:“你看宋玉大夫,作出《高唐赋》、《神女赋》来讽谏楚襄王,说明他不忘君王;作《九辩》《招魂》替屈原被流放鸣不平,说明他没有忘本;与景差等人和睦相处,说明他善于交友。与他同时代的唐勒称赞他从容,后世的杜少陵赞美他儒雅,这都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流芳百世。甚至后来‘阳春台’是因为他的文章而修建,巫山的‘高唐观’也是因他的赋作而建成。这都是为了纪念他的啊!所以大夫的美名远播,他的墓冢保存完好,虽然时隔几千年,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后来,路迎回到府衙,命府衙拨了专款,又在民间募集资金,重新整修宋玉墓冢和住宅,用围墙将墓冢和住宅围了起来,又安排了一户人家,专门看管墓冢和祠堂,并且亲自撰写了《宋玉墓祠记》。
(余建东、何全国《宋玉游历地传说》)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