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入于云泽,若虎兕,若蜼玃,若鹿豕,若鸿鴈,若鵁鸬,若鶖鸧,若鷫鹄,见王不恂然决起,翔者奋飞,走者遐窜,高者入云霄,下者伏灌莽。有锦鸡焉,方吐其绶,而适王至,收绶而后作。王见其绶五彩竞明,悦焉。左右关弓再欲射之,王再止之。命其虞人曰:‘其生致之。’虞人得之。已乃纵猎者,凡鸟兽之属,或殪于鹰犬,或损于锋刃,或伤于网罗,而鸡独免焉。明日,王谓宋玉曰:“之鸡也,得全其生以绶,见樊于笼亦以绶,然则士将奚处?”宋玉对曰:“此鸡有绶,藉使深藏,矫乎其飞冥冥,大王何见焉,彼虞人且乌乎取焉哉!故其无逃于樊笼之间,非绶,寔为之吐则使之也。嗟乎!士无以才自炫哉。”(苏伯衡《空同子瞽说》(其五))
苏伯衡(约公元1360年前后在世)字平仲,金华人,苏轼九世孙,明太祖时擢翰林编修。著有《苏平仲文集》十六卷,《萧寿传》《卧云图卷》《核田记》《西枝草堂记》等都很著名。空同子,是苏伯衡的别号,瞽说,比喻盲人妄说,俗称“瞎说”,是一种自谦的说法。《空同子瞽说二十八首》,多以古事、寓言说理,上承中晚唐杂说、寓言小品,下启明代世情小品,开一代文体之先河。
此篇寓言小品,写楚王田猎捕获锦鸡,宋玉以锦鸡为喻,以事说理,以物喻理,申述“士无以才自炫”的处事哲理,深入浅出,明白晓畅,饶有理趣。其以宋玉为寓言,显然是从宋玉的人生经历与辞赋创作中悟出道理,借此联想到“士将奚处”的发问。
据《明史》记载,伯衡三次辞官,终了一生,“士无以才自炫”的处世哲学,是苏伯衡一辈子信守的人生哲学,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哲学观点的进一步发挥。
(余建东、何全国《缘自宋玉的轶闻》)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