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基层动态

流水镇余棚村:“借势”扬帆天地宽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李勤 谢子恒报道:“我们利用位居汉江东岸的优势,发展高效农业;利用218省道穿村而过的交通优势,发展电商产业园和电商基地;利用村民养殖的历史优势,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238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万元。”流水镇余棚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掰着手指头说。
8月13日,走进余棚村三组,只见每家屋后都有一个干净的钢构养殖房。
“村里给大家盖了牛圈,并引进牛粪回收企业,助力养殖业绿色发展。我原来只养了几头牛,现在增加到20多头,每年收入25万元。”正在喂牛的三组村民马文忠告诉记者。
余棚村三组是回民组,全组共有55户200多名回族群众,养牛是村民们增收的主要来源。2018年以前,一些村民在自家院内养牛,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散发的味道让村民们苦不堪言,生活环境也令人堪忧。
余棚村治调主任马文杰说:“2018年,宜城市争取移民资金430万元,在余棚村新建58栋高标准牛栏,把原来每户5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牛圈,扩大为100平方米的钢构养殖房,彻底将村民住所与牛圈分开,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养殖条件。”
硬件具备了,如何才能彻底解决牛粪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019年,流水镇政府引进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每年从村里收购2000吨牛粪加工成有机肥,并支付给村里费用12万元。
“原来从公路上经过就能闻到牛粪味道,现在走进村里都闻不到异味。”马文杰说,“现在,全村户均养牛10头,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收入1000万元左右。”
当天上午11时,几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大货车停在余棚村农产品交易市场里。这些大货车都是该村农经站站长孔令峰协调来收购黄桃的。
孔令峰告诉记者,为了拓宽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方便村农产品交易,宜城市和流水镇共同投资建设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电商仓库和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
有了这个电商仓库,“电商达人”孔令锋也有了用武之地。近年来,他不仅将本村80%的瓜果及农产品销售出去,还带动周边多个村的农产品销售,每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今年已与20多户种植大户签订了紫薯收购协议,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有紫薯,紫薯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每亩地收入在4000元以上,并且由村来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孔令峰说。
流水镇是“湖北西瓜第一镇”,西瓜产业也是余棚村的传统产业。余棚村发挥临近汉江的优势,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挖潜,在西瓜田里科学套种小麦、棉花三种作物,使每亩地收入过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余棚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说。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