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东台村育秧基地,记者看到农机在田间来回作业,翻整土地备育苗;旁边全自动喷灌设备正在给第一批郁郁葱葱秧苗浇水,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多年前,东台村小学因教育资源调整被合并闲置,东台村村委会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租赁并把这处闲置校舍、操场改造成育秧基地,以满足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对高质量秧苗的需求。育秧基地采用“村委会 合作社 个人”的模式,村委会以资产入股,负责整体规划和协调;合作社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保障;个人以劳力或资金入股。
东台村支部书记李江华介绍,“目前,我们辐射了周边村庄及本村村民,接受了约有3000多亩的秧亩预订,可为我们集体创造约有7万块钱的经济收入。”
育秧基地的成功运营,给东台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入的同时,也推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种田大户李吉强今年在基地预订了八九十亩秧苗。他开心地说:"以前请人自已育秧手工插秧,今年村里搞了基地,直接在本村预订,包育苗包机插,省时省力,还降低了成本,质量也有所提高。"
昔日育人学校,今日育秧基地。东台村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让闲置资源焕发了新生机,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东台村党支部书记李江华信心满满地说:“育秧结束以后,我们将种糯玉米,为集体多创造一点收入。来年,我们想利用时间差,分批次育秧,扩大规模打造万亩育秧基地,服务更多群众,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