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陈俊杰报道:近年来,王集镇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镇党员干部把扎实学风转变为过硬作风,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干事本领,奋力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引领,整体推进,在全面统筹上持续用力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上率下带着学。镇党委专题研究理论武装等工作,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交流,各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头雁作用,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开展学习会120多场,参与人数超3000人次。传导压力督促学。通过党建述职、评价考核、知识测试等方式,分别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提要求、下指标、晒成绩、催奋进,把理论学习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分层分类覆盖学。面向政府机关、村组干部、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精准满足学习需求,差异配置培训方案,科学落实评价机制,做到分类施教、因材施教、不漏一人。在“新年第一考”中,王集镇平均分在全市名列前茅。20多个同志还积极参加学历提升、资格证书考试和“一村多名大学生”招生等。
优化内容、创新形式,在学深悟透上下足功夫
坚持集中研学和个人自学结合,优化内容和创新形式并重,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爱好和一种习惯。内容上突出常学常新。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党风廉政教育等重点内容,把理论讲生动,把政策说清楚,把问题想明白,把思路谈通透。形式上突出创新创造。线上跟学书记读书班、青年干部大讲堂,线下邀请党校教师、市直单位业务骨干到场授课,用好王全国生平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蔬菜大棚等产业发展基地,红色驿站等党建示范点,累计开展学习培训90多场次。
载体上突出实际实效。坚持“抓学习、讲认真、出精品、争一流”,结合实际开设“年轻干部夜校”“村(社区)书记讲堂”、党建骨干培训班等学习平台,让党员干部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今年已组织各类培训6期,开展知识测试4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发展中勇于担当
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进取担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和实力。做实区位优势。抢抓新217省道建设机遇,打通至鹿门寺的道路,实现王集直达东津,“襄南宜北口子镇”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做优项目服务。襄荆高铁建设项目中,王集的征地和拆迁任务均超全市三分之一,镇村干部在一线大干40多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80多起,率先完成征迁和腾地任务,进度最快、产值最高、效益最好。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镇级产业园建设,经过改良的王集蔬菜畅销国内外,全镇娃娃菜、甘蓝、山药等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值超2亿元,“蔬菜大镇”名片愈发响亮。做大集体经济。聚焦基层党建强基赋能,大力推进“三基”工程,激活农村党组织造血功能。槐树村邀请省内知名团队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联合村建立15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响水村发展200多亩黄桃产业等,全镇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个超20万元,13个超10万元。
践行宗旨、办好实事,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初心
落实“四下基层”和“下察解暖”要求,深化共同缔造和“三访三问三亮三促”实践活动,形成“全员进一线、服务心贴心”的工作格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去年共排查脱贫户8604户,解决286名脱贫群众就业问题,兜底保障农村低保户935人、残疾人826人,资助义务教育学生371人共16.7万元。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常态化开展安全排查、污水治理、垃圾处置,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开办“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留守儿童爱心托管班”,举办最美家庭评选、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群众打造和美宜居乡村生活。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推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营造新风正气,全镇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65%,有效维护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的平安稳定。
(编辑:余倩 编审:艾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