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勤 通讯员押朋桂报道:今年来,宜城市以“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为核心,小河镇、板桥店镇、流水镇、南营街道等多地同步推进功能镇区建设行动。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和常态管理,镇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公共秩序持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系统治理强基底 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河镇构建“全域覆盖、常态长效”保洁机制,实现主干道每日两次清扫、垃圾及时清运、绿植精细管护;同步推进人行道透水砖铺装和弱电入地工程,完成500余米PE管道预埋及9个引线井建设,有效破解“空中蜘蛛网”难题。
小河镇标准化美丽路网
板桥店镇聚焦环境短板,新增15个垃圾转运箱,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完成1500米主干道树木修剪,补植红叶石楠8000余株、桂花树30棵,并科学划设停车位、增设路灯,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聚焦痛点破难题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流水镇联合供电、广电等部门,对镇区循环路强弱电线实施规整捆扎,逐步还原清爽天际线;同步新增12个新能源充电桩、55个规范停车位,严控占道经营,推动公共空间秩序规范化。
南营街道官庄公路驿站
南营街道以“交通驿站”为支点,完成万杨驿站展板更新、公厕维修和入口标识翻新,打造集休憩、导览、便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节点;官庄片区持续整治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秩序明显改善。
健全机制促长效 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为巩固整治成果,宜城市创新建立“镇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城管、住建、交通、供电、通信等多部门力量常态化下沉协同治理。各镇(街道)全面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评”闭环管理制度,推动功能镇区建设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提升”转变。
“现在街上干净多了,线缆不乱飞了,停车也规范了!”南营街道一商户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变化的认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问效,推动功能镇区建设由“突击整治”向“常态管理”深化,切实把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宜城样板。
(编辑:闻俊 编审: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