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新闻 > 宜城新闻

宜城:“功能镇区”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楚都宜城网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李勤通讯员押朋桂
乡村振兴,关键在功能提升。今年以来,宜城市以“功能镇区”建设为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短板、强基础、兴产业、优服务,通过系统化规划与机制创新,推动镇区功能重塑、品质提升和产业振兴,一幅宜居宜业、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南营街道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
补短板、强基础,民生工程托起“宜居梦”
“以前下雨天出门一脚泥,现在路平了、灯亮了,车子也有地方停,连充电桩都配上了,生活真是大变样!”谈及集镇变化,王集镇居民李大爷满脸笑容。
提档升级后的王万路
过去,部分镇(街道)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停车难、管线杂乱、污水横流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痛点”。今年以来,市住建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基础设施短板,累计硬化刷黑道路15公里,新增停车位300余个,配套建设新能源充电桩50处,同步推进弱电线路空中规整或入地、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集镇功能显著提升。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提档升级。小河镇全民健身广场正加紧施工,未来将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核心场所;板桥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完成宿舍、活动室等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南营街道新建镇区停车场、升级消防物资储备,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孔湾镇农贸市场经过改造,摊位整齐划一,排水系统升级,昔日“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兴产业、增动能,特色发展激活“镇能量”
功能镇区不仅是宜居之所,更是兴业热土。宜城市坚持“产业为擎”,依托资源禀赋,推动“功能提升”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发展格局。
在南营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建设的零碳智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初具规模,智能大棚内果蔬长势喜人,带动周边500余农户增收。
小河镇则深挖“美食IP”,打造高康美食街。32家农家乐完成统一风貌改造,高康鸡、干炸仔鸡、宜城盘鳝等地道风味吸引八方食客。通过“美食+文旅”融合模式,美食街日均客流量增长3倍,节假日更是一“桌”难求,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通过完善镇区水电路气、地下管网、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提升镇区承载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让集镇成为产业发展的强支撑。”宜城市住建局局长刘海涛介绍,目前,全市已打造4个特色产业镇区,形成以现代农业、特色餐饮、生态旅游为主的多元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挂图作战、合力攻坚,机制创新保障“可持续”
为确保“功能镇区”建设高效推进,宜城市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闭环化落实”。
宜城市制定2025年度4大类12项任务清单,联合乡镇开展专项督导,确保项目按节点落地;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即时调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每周发布整改提示函,实行销号管理;每日编写工作简讯,晾晒进度、比学赶超,在全市营造争先氛围。目前,全市4个试点乡镇的30个功能镇区项目正全速推进,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排水防涝、养老托幼等薄弱环节,推动功能镇区建设从‘达标’向‘提质’迈进。”刘海涛表示,宜城将持续深化“功能镇区”行动,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服务均衡覆盖、产业协同发展。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2120200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17420044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