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勤 通讯员赵胤声报道:9月2日,记者走进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追寻抗日名将的战斗足迹,了解张自忠将军精神的当代传承。
宜城市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日军调集10余万精锐力量发起进攻,这是继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那场战争爆发后,我和家人跟着村民逃进大山里。等回来后发现家被烧得一片狼藉,那时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92岁的战役亲历者、原宜城市政协副主席王孔庚回忆道。
当时的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十里长山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5月16日拂晓,日军发动全力进攻。张自忠将军表示‘我奉命截击敌人,岂可自行撤退!今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讲解员赵胤声介绍道。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将军在战役前夕写给将士们的抗战家书,如今已成为纪念馆的重要展品。"这封信充分体现张自忠将军以死报国的决心。"赵胤声说。
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在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壮烈殉国,时年49岁。他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营50多个国家中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据记载,将军全身八处负伤,手中还紧握着手枪,枪内尚有六发未击发的子弹,表明他奋战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军殉国后,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挽词,周恩来称赞其"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如今,将军精神在楚都大地生生不息。以张自忠将军字号"荩忱"命名的荩忱中学,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我们每年都带领学生从山脚爬到山顶瞻仰将军,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荩忱中学校长李启红表示。
参观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长山翠青柏,吾辈秉遗志。作为英雄的后人,我们要像你一样,以热血奉献祖国,以初心坚守使命。"这是荩忱中学的学生们每年在张自忠将军纪念园集体朗诵《荩忱颂》里的一段内容。
在宜城还有以张自忠名字命名的道路,这些道路时刻提醒着人们:我们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
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宜城市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处主任肖雪梅介绍:"张自忠将军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纪念馆成为众人追寻英雄的打卡地。新疆、内蒙古、东北和海峡两岸的游客不远千里赶来缅怀,每年接待参观游客达50多万人次。"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一定要来瞻仰缅怀,不要忘记他们。”市民刘强说。
缅怀张自忠将军
为方便游客瞻仰,当地政府修建多条直达纪念园的公路。"借助美丽农村路建设机遇,打造了3条农村公路,从南、北、西三个方向都可直通张自忠将军纪念园。"宜城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鲁文峰表示,这些美丽农村路不仅方便了游客,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板桥店镇罗屋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全告诉记者:"路修好后,农产品销售价格明显提高。借助红色旅游资源,村民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在家门口就能销售一空。"
八十载光阴荏苒,硝烟早已散尽,但张自忠将军"尽忠报国"的精神依然闪耀在楚都大地,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砥砺前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选择。十里长山巍峨,英雄永垂不朽!
(编辑:闻俊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