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程雪君 覃玲
为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枢纽,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宜城市以“市镇一体化”为引领,严格遵循《湖北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指引》及《宜城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标准化细则》等文件要求,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施全域统一的环境优化、服务创新、流程再造及细节完善,推动服务水平全面提档升级,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便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初心。
环境蝶变:从“将就”到“讲究”
迁址后的刘猴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内部视野开阔、温馨明亮。鄢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经重新规划后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背景墙设置、物品摆放、设施配备等整齐划一。如今,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彻底告别以往偶见的脏乱现象,功能区域合理划分,配套设施完善,已然成为集政务服务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地。此外,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统一了自助终端、评价器、高拍仪等大厅运行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全面提升。
鄢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形象规范:制服里的责任担当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在雷河镇便民服务中心,身着白色制服的综窗工作人员微笑询问,胸前的工牌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为实现窗口人员形象标准化,今年全市各乡镇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制统一制服。“现在穿制服就像披着责任披风,”乡镇窗口工作人员小李感慨道。统一形象带来的不仅是辨识度的提升,更是服务标准的统一和服务意识的转变——全市11个乡镇(街道)严格规范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等核心制度,让服务态度从“自发自觉”升级为“制度约束”。
雷河镇便民服务中心
服务升温:全科能力打造“家门口”服务
在鄢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出证区”的指引牌清晰可见,社保卡、城乡居民变更就医定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18项业务实现“一窗通办”,平均办理时间从1天压缩至1小时。居民周女士全程仅用15分钟完成业务办理,“以前办就业困难认定要跑几个地方,现在在家门口一个窗口就能办结,还不用排队”。这种高效服务的实现,得益于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实施的“向上跟窗、向下指导”双轨培训机制——通过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综窗人员集中跟窗培训和市级大厅骨干下沉精准指导,有效强化礼仪修养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乡镇综窗人员“全科能力”,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应享尽享与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办事服务体验。
这些蜕变是宜城市深耕“市镇一体化”战略的生动实践。宜城市通过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从统一服务规范、打通数据壁垒到衔接业务流程、下沉便民服务,推动全域政务服务生态转型升级。宜城市将打造覆盖全域、运转高效的市镇一体化政务服务新范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李梦竹 编审: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