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陈飞 通讯员丁秀华报道:近期我国多地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为增加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记者采访了宜城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就相关防控知识进行详细了解。
宜城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胡雪丽介绍:“基孔肯雅的原意是‘弯曲’,最初发现的病例中有很多患者由于关节疼痛,使人体呈现“弯曲”状。病例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二是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三是皮疹,发病2-5天,半数以上病例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基孔肯雅热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主要通过伊蚊(如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据悉,布雷图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媒介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对防控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至关重要,该指数越低说明伊蚊密度越低,安全性更高;若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输入病例,即存在本地暴发流行的风险。
为降低布雷图指数,从源头控制蚊媒孳生,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宜城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专业人员黄敏呼吁:“我们应保持居家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家用水缸水桶要加盖,废弃的瓶罐要倒进里面的积水,并倒置或封口。”
监测数据显示,宜城市目前布雷图指数最低值为1.98,最高值为5.94,总体处于安全范围。然而,安全指数不等于零风险。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防控蚊媒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清除蚊虫孳生地。请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环境的各类容器积水,从每家每户做起,共同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编辑:闻俊 编审: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