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建东
莱公山因老莱子隐居而得名。
《宜城县志卷一·山川》(同治版)载:“莱公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女冠山北,山产仙韭茎叶俱似家韭,而味殊腾。又产仙桃,大如钮,味甘美”。《宜城县地名志》(1982年9月)【太公山】位于蛮河西岸、大冲大队与山河大队交界处,北偏西距朱市3.5公里,焦枝铁路从山东脚下穿过,南北长约3 5 O O米,东西宽1 500米,海拔22 7.6米,山西有林场,山多石灰石。此山原名为莱公山,传山上产仙韭菜而得名,“太”是“莱"的音变而致,现群众惯称太公山。
老莱子何许人也?——老莱子是大孝子。中国二十四孝图 “戏彩娱亲” 赞: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有诗云: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老莱子是大思想家、哲学家。《史记·老子传》:“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史记·仲尼弟子传》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仲平,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孔子曾拜见并问道于他。
老莱子是高寿者。《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谚曰: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刘向《说苑别录》曰:“老莱子,古之寿者。”不少资料称其寿达120多岁。
老莱子是大智者也是大隐者,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老莱子携妻子逃隐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 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迁隐向更僻远的地方。
这个“更僻远的地方”便是莱公山。老莱子曾在多地隐修,何以见得此地即为莱公山(地原本地、名因其扬)?有史料佐证——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派兵解救并把他与弟子们接到楚国鄢郢。不久,楚昭王病故。楚惠王继位后,"白公胜之乱"时曾返已为陪都的鄢郢避难。此间,滞留鄢郢没受昭王重用的孔子又去见楚惠王,但惠王亦没重用他。一天,他与老莱子的一个打柴的弟子相遇,老莱子听说后召见,颇为失落的孔子便去拜见并谦恭地问道。
鄢郢、打柴、问道对话等联系起来(见拙文《孔子问道莱公山》),可知两位思想巨头、中华圣贤此次历史性相遇之地就是今之莱公山。如此,老莱子始隐莱公山的时间,当在"白公胜之乱"即公元前479年之后。
老莱子的生、逝时间有几种推论。一说为前599年一约前479年。但此说与"白公胜之乱"、楚惠王驾车迎老莱子辅政、老莱子迁隐更僻远地有矛盾。一说老莱子(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0年--或560年。比如胡适先生说:“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老子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570年。”高亨先生《老子注释》中考证,老子生于鲁襄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
老莱子隐于莱公山多少年,逝于何年?尚有待研究。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