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雨游莱公山谷

发布时间:2020-06-29 来源:
   分享到:
    

作者:朱爱民

端午节期间,几位外地友人来宜城做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东道主,我请客人品尝了地道的宜城美食。朋友们乐不思蜀。尽管天气预报说这天有雨,但朋友们兴致很高,提出参观参观宜城旅游景点。听朋友说,正在建设的莱公山谷值得一游。我们一拍即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莱公山谷位于我老家小河镇大冲村。33年前,我在当地政府工作时,在那里驻过队,除了千年古树和知青点外,其他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位于莱公山脚下的一组二组农民的穷,每逢干旱之年,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当地老百姓自嘲地编起了顺口溜:山清水秀风光好,只见哥哥不见嫂。那也许是那个年代贫穷的真实写照啊。

我带着朋友驱车直奔莱公山谷,穿境而过的焦枝铁路在莱公山入口处,一桥飞架南北;绵延的蛮河从莱公山谷脚下缓缓流淌,诉说着这里的千年故事。

“到了,到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铁路隧道处,“莱公山谷”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我的思绪从33年前瞬间拉回到眼前。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与朋友们兴奋心情相比,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我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真的不敢去猜想莱公山谷,现在究竟长的什么模样。担心给朋友们留下:不来终生遗憾,来了遗憾终生。

穿过隧道,我们自东向西行驶,外面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莱公山又叫太公山,来时我专门翻阅了《宜城地名文化故事》,里面有则关于姜子牙与太公山的故事,传说姜子牙在此居住和钓鱼的故事,山上有一座“子牙楼”可以佐证,这与小说《封神榜》记载的史料南辕北辙。只是姜子牙钓鱼的地点:一是在蛮河,一是在渭水。究竟孰是孰非,已无法考证。我很佩服当地群众丰富的想象力,还真有点姜太翁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眼前的狭小的石子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路边一望无际的稻田,变成了荷花塘、泉水稻、各种附加值很高的药草。清澈见底的湖水和五颜六色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紫藤花廊搭建在山水与荷塘边,自北向南,远远望去,好似漂浮在田野上的一个彩带,颜色由浅至深,两边开满紫色的小花药草,让你挪不动脚步,不由自主的凝视和欣赏,那是一种直抵心底的、难于抵御诱惑的美。朋友诗兴大发:人间仙境哪里有,莱公山里走一走。谈笑间,我们在花廊来回走了一遭,人在花廊走,景在眼前游。

千年古树是莱公山亮点之一。莱公山古树的新奇,不只是它有上千年的历史,更为新奇的是,古树下面有两个泉眼,那千古流淌的泉水浇灌着农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这里的百姓。诗人方筝《泉水,从心中流过》中写道:“不畏高山的巍峨,何惧大海的宽阔。就这样静静流淌在,莱公山每个角落。当我小心翼翼触摸,一阵清凉瞬间渗透了我的心窝。好想好想把你拥抱,拥抱这如梦如幻的沟壑。太阳因你少了焦灼,月亮因你有了闪烁。在绵绵轻声细语中,泉水从我心中流过。”

知青点的老房子依然留着,那些房屋经历了岁月的腥风血雨,老屋破而不败,当年两个知情情侣栽种的爱情树,相互缠绕,50年后依然紧紧拥抱。爱情的力量在这里见证,在这里延续。友人不禁赞叹,投资商保留和恢复知青点的原貌,给莱公山谷平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毛毛细雨湿衣裳,没有影响我们游览莱公山谷的兴致,反而增添了几分记忆和乐趣。到达山脚时,莱公山谷在细雨中早已是云蒸雾绕。山脚下的小木屋,错落有致,房屋设施一应俱全,进入小木屋别有洞天,文人笔下的人间仙境也不如此。三五好友坐在小木屋,听雨声,听鸟鸣,满眼春色尽收眼底,在这天然的氧吧享受生活,岂不悠哉、乐哉。

回来的路上,我们饶有兴致地与当地在莱公山谷打工的农民攀谈,他说,过去生活不好,哪有心情看风景。如今,投资商开发莱公山谷后,我们的房子和土地都成倍增值,还有不错的打工收入,不要说你们,就连我也感觉莱公山谷风景很美,处处是宝。我们再也不用离开山村,在这里我们可以挣钱,也会像老莱子一样尽孝。老农自豪的话语、会心的笑容,让我们浮想联翩。

离开莱公山谷时,我们相约,待莱公山谷建好后,我们一起故地重游。

(本文图片由莱公山农业公司提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2120200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17420044

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