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楚都宜城网 > 部门联办 > 楚都文艺

浅议楚人好乐与宋玉识音

发布时间:2019-03-28 来源:
   分享到:
    

杨学青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之一。我们的祖先楚人在与众诸候国的争霸中,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沿着“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已而独创一格”的科技文化发展道路,由一个方圆不到百里的小国,发展成为方圆五千里的泱泱大国。其版土西到大巴山、武陵山,东到大海,南到苍梧,北到中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苏秦语)。以楚人的聪明才智,融合了中原文化、蛮夷文化,吴越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荆楚文化。研究荆楚文化对于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国必须强文化,有了强大的民族文化,才能提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建设繁荣富强的世界强国。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方文化,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专家们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治炼、丝织刺绣、竹木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屈宋文学。楚人创造的荆楚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在音乐美术方面,和古希腊文化相比,荆楚文化遥遥领先。楚人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发展。

楚人好乐。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楚人能歌善舞,而且蔚然成风。上至楚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崇尚音乐舞蹈。据董说《七国考》卷七自《古琴疏》载:“宋(国)华元献楚王以绕梁之琴。鼓之,其音袅袅,绕于梁间,循环不已,楚王乐之,七日不听朝。”楚庄王最初三年,一好色,二好猎,三好乐。“左抱郑姬,右抱越女,日夜为乐。”宠妾樊姬担心庄王玩物丧志,用铁如意砸破了琴,而且不吃他打猎的肉。好一个国王的贤内助!樊姬也懂音乐,曾作《烈子引》曲。楚庄王在位23年,是个大有作为的国君。前三年用的是韬光养晦之计,以隐藏实力,麻痹对方。他选贤任能,重用孙叔敖为令尹(宰相),发展农业,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鸣惊人,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之一。楚史曰 :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据后汉,“好音律,喜鼓琴”的桓谭《新论》载:楚灵王嗜乐成癖,常身披羽绂,伴着音乐跳舞。一次,正跳得欢乐时,忽然吴国攻城,震天动地,灵王充耳不闻,仍然跳舞。

楚怀王有“潇湘洞庭之乐”.楚威王时建有世界最早的楚宫——地下音乐厅。体现了楚人的创造才能。楚宫设有乐师’如楚庄王时的优孟,善于用歌声讽谏。乐师师缙,随楚成王救郑伐宋。

楚王子无亏入秦作人质时,眷恋祖国,抚琴言志,旋律低回婉转,唱出了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忧国思乡曲:“洞庭啊秋风萧瑟,涔阳啊草木萋萋。我寄身千里之外,不如咸阳一布衣。”

懂音律、识乐理的楚国布衣樵夫钟子期,以琴识友,与俞伯牙结为知音,传为千古佳话。

在楚国平民中不仅男子尚乐,妇女也尚乐。《淮南子》载:楚国有个叫申喜的人,因战乱,幼时与生母别离。长大后,四处找不见生母。一天,申喜在高墙内忧思,忽听门外传来儿时熟悉的歌声,开门一看,又惊又喜,原是他朝思暮想的亲娘。

宋王识音。据习凿齿的《襄阳耆旧传》记:“宋玉者’楚人鄢人也。……玉识音而善文”。郦道无《水经注》载:宋玉。善属文而识音。”宋玉约生于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卒于楚亡时公元前222年。宋玉是战国的辞赋家,屈原的弟子,楚国第二大诗人。他师承届原,青出于蓝,史称屈宋。湖南大学吴广平教授是当代研究宋玉的专家,他在《宋玉集·宋玉及其作品的评论资料》中发现,“贞观之治”的唐朝,赞颂宋玉者达到高高峰;“康乾盛世”的清代,美誉宋玉者蔚然成风。宋玉的长篇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宋玉悲歌,千古绝唱。在诗中运用了叠字和双声叠韵,句式、节奏多变化而灵活自如。把我国古代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十六篇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古代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他的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配上音乐铿锵和谐’也适宜边歌边舞。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世人的传诵,不愧是“识音”的佳作,“善文”的精品。鲁迅先生评说:“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当他受到别人诽谤时,宋玉又是个善辩的高 手。《对楚王问》用楚人唱歌说服了楚王。他说,有位客人在郢都唱歌,开始唱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普通歌曲《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千人;当他唱比较难唱的《阳阿》、《薤露》时,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百人;当他唱《阳春》、,《白雪》这类难唱的高雅歌曲时,都城里跟着唱的只不过几十人:当他唱到难度很大的、旋律意境高深的歌曲时,能跟着唱和的只几个人了。可见歌曲愈是高雅,唱和的人就愈少。宋玉用打比方、作对比,说明“曲高和寡”的道理,以此证明自己的才高,不被一般人理解,因而诽谤他。此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巫山云雨”“回肠荡气”等精彩词语成为千古流传的成语。

宋玉的文学音乐素质是深厚谆雅的,宋玉的人品是清高纯洁的。李白诗赞道:“宋玉事襄玉,立身本高沽”。杜甫称他“风流儒雅亦吾师。”程本兴先生对宋玉作了高度而中肯的评价:宋玉开创了赋体文学,奠定了感伤文学,成就了艳情文学,首启了梦幻文学,独创了女性文学,新创了山水文学。屈原与宋玉,成为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从而消除了二十世纪以来对宋玉的话语侵害及不适之词。

我们可从宋玉作品和出土文物看出宋玉的识音与善文。宋玉昀《笛赋》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描写管乐的最早作品。宋玉游衡山,见山上的竹长得修长出众。乐师师旷作《阳春》、《白雪》等歌曲,砍取竹,叫能工巧匠王尔、鲁班制成笛子。八音和谐,曲调悠扬。宋玉在赋中赞美了雅乐、斥责了淫靡的郑声。《舞赋》写楚襄王游云梦泽,宴请群臣,宋玉叫楚襄王用《激楚》、《结风》、《阳阿》等舞迎宾,宫廷美女轻歌曼舞,华美飘逸。美昧佳肴没上完,女子歌舞已登场,敲起编钟打起鼓,首首新歌来试唱。唱了《涉江》,唱《采菱》,《扬荷》一曲众帮腔。……吴地民谣蔡地歌,大吕乐调来演唱……《激越》尾声大合唱,最为出色声绕梁。

随州出土的编钟是楚人的伟大创造。编钟巍然壮观,铸造精良,音阶准确,音色优美,既能演奏旋律优美刚劲,民族风格浓郁的古曲《梅花三弄》,也能演奏现代的《东方红》、《 洪湖水》等。曾候乙当过楚惠王宫廷的乐官,精通各国乐律,由他监制的七声十二律编钟,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曾候乙墓中出土的两件竹笛,是用天然竹管加工制成,与宋玉的《笛赋》相吻合。古随国(曾国)一直是楚国的附庸国。与楚国文化近似。

宋玉和他的老师屈原一样,善于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汉代王逸在《楚辞章句》说:“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乐,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屈原的《九歌》是他观赏了南楚巫舞之后,以神来之笔写了瑰伟壮丽的诗篇。宋玉的赋也是来自于民间。经艺术加工而成为宫廷乐舞。

楚音乐艺术何以在世界领先,楚人何以好乐?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楚人好乐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动力

下面从兴趣与爱好、上行与下效、普及与提高、音乐与文学四个方面简要分析。

兴趣与爱好 现代作曲家冼星海说:“中国民歌是最丰富而热情的,比世界任何一国都有趣味。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有意识和吸引力的一种特征。因为有趣味,所以楚先祖从上到下都喜欢它、热爱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高尚的健康的爱好是人生的极大乐趣,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有了高尚的爱好,生活才能像诗一样醇美,像蜜一样香甜;生活才能得到充实,日子得到快乐,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振奋,身体得到健康。

人生在世,各有所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谓爱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偏爱。孙中山先生一生爱读书,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曹禺自幼三爱:爱看戏、爱读剧本、爱美誉;孔融好宴客,人称北海融;晋羊祜好山水,襄阳立有堕泪碑:斯大林爱听钢琴曲,栗裕将军好弹琴、吹口琴……历代诗人、画家对奇花异草各有所爱:陶渊明爱菊,林逋爱梅,周敦颐爱莲,王士祯爱兰、郑板桥爱竹,文征明爱紫藤……而且都有所成就。以上事例说明,有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倾注大量的心直和汗水,浇灌事业的鲜花盛开怒放。楚人好乐不也是这样吗?

楚人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越来越浓时,就发生爱好,甚至完全入迷。楚庄王鼓琴,“七日不听朝”,楚威王建音乐厅,楚灵王嗜乐成癖……当兴趣和爱好与那个时代需要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楚国的雅乐,是适应古代帝王祭天地、敬祖先、朝贺、宴请、迎宾等大庆典需要而生产的乐舞。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国家,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才有去攀登艺术的高峰,创造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

上行与下效 从楚人的审美观和影响看,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楚王好乐,平民就跟着学,就如“齐桓公好紫服”,臣民们跟着穿紫服一样。“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甚至影响到几代。唐代诗人咏细腰诗有李商隐的“虚减公厨为细腰,”杜牧的“楚腰纤细掌中轻”,刘禹锡的“为是楚王故宫地,自今犹自细腰多”。    唐杨玉环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玄宗宠爱,所以唐朝女子以丰腴为美。

楚人的审美是女子以苗条纤柔为美。楚灵王从全国各地挑选许多腰身很细的美女,养在楚宫。宫女们为了求媚于王,减食忍饿,以求细腰。当楚灵王上殿时,宫女们手捧雕玉酒壶,踏着郢歌的节奏为王助兴,劝王饮酒,翩翩起舞。由此可见,国君的一言一行对国人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普及与提高 从民间乐舞看,楚人好乐有着广泛的基础。如果说民间乐舞是普及,那么王宫音乐是提高。下里巴人是普及,阳春白雪是提高。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只有在提高的指导下,才能得以顺利地普及。

民间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大批能工巧匠和多才多艺之人,广大的农村是民歌的海洋,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南民族大学杨万娟教授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会时,她边讲边唱湖北民歌《幸福歌》时,掌声雷动。中国的古乐曲、民族乐曲《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在美国十分流行。说明民歌是深受人民喜|爱的。

楚宫中设有宋玉之类的乐官乐师,他们善于吸取民间乐舞的精华,集中群众的智慧,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创新,提炼升华,创作出楚乐舞精品以推进楚乐舞和发展。《梁祝》是来自民间的传说,而今蜚声世界乐坛。今年8月,第八届《汉语桥》在长沙比赛,来自比利时的女大学生扮演祝英台,汉语、才艺出众,荣获特等奖。来自民间的音乐走向了世界。1993年央视推出的《纤夫的爱》来自湖北民间歌曲,表现的是平凡劳动者之爱。经专家加工提炼,音乐热情奔放,大胆泼辣,酣畅淋漓,逗人喜爱,一时唱红大江南北。

音乐与文学 纵观中国文学史,我国古代的孔子、屈原、宋玉、司马迁、蔡邕、诸葛亮、杜甫、 白居易、朱熹等都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而且十分精通音律。宋玉的赋写得那么神采飞扬。孔明不仅好为《梁父咏》,而且著有《琴经》。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朱喜还写过《琴律图》……

古代诗歌是配乐而唱.的,讲究节奏和音韵。节奏的疏密,速度的缓急,音调的高低等都对诗歌有极大的影响。懂音乐会提高文学素养,较高的文学素养又能使音乐锦上添花。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配合的,相互促进的关系。音乐与诗歌、戏剧、舞蹈等相结合,成为歌剧、舞剧、戏曲更为感人的艺术。

二、楚音乐是楚人的精神食粮

人们要吃饭、住房、穿衣等物质上的享受,更需要健康的有益精神寄托。楚音乐舞蹈则是楚人的精神食粮。

现代曲作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古音乐中的“五音十二律”可以把握人的性格和行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十二律即古代以长短不一的竹管十二根来定声音的清浊高低,作为乐器的标准,叫做律吕,阴阳各六,六律六吕,合称十二律,它使乐声变化多端而又高度和谐。《晋书乐志》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侧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苟子认为,音乐是“人情之不可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有感化人、塑造人、挽救人的作用。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人是感情动物,都有喜、怒、哀、乐时,音乐最能以情感人。人间有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思念之情吧,当自己的亲人、友人远离自己身边时,出于期盼的心情,寄情于歌曲。以抒发自己的心情。如革命传统歌曲《十送红军》,电影《怒潮》插曲,抒情歌曲《十五的月亮》、《秋水伊人》等。唱友情的歌曲也很多,“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情深似海,依依难分。当代词曲家王立平在《驼铃》中运用音乐素材把送战友踏征途的惜别之情写得情真意切,“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深沉厚重,表现出送别时的战友深情。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时,会从内心深处唱出情歌,甚至是回肠荡气。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生生死死永相爱,表现出真挚热烈、诚恳的爱情。(“回肠荡气”成语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荡气。”)

军旅音乐以鼓舞斗志,统一思想行动,以壮声色,寄托感情为宗旨,感情爱憎分明,节奏鲜明,音调刚健,雄壮有力,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歌等。

音乐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常常擂鼓助战,制造声势。音乐在战争中能显示出真枪实弹代替不了的威力。如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战斗是“四面楚歌”,项羽三千士兵被围垓下,刘邦叫兵唱楚国民歌,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加之粮草断绝,仓惶突围,不战而退,项羽自刎乌江。诸葛亮巧设空城计,靠的是音乐的作用,司马懿曾怀疑诸葛亮原是虚张声势,但仔细听乐声,慢似飞鸿,轻似落叶,疑其有诈,速退。东晋时,匈奴兵将并州刺史刘琨围在晋阳城,刘令士兵在月白风清之夜上城吹胡笳,乐声雄浑圆润,牵动匈奴将士思乡之情,内部纷争,不战而退。

音乐产生于劳动,而又使劳动者愉悦身心。人们在强体力劳动时,如抬木头、搬石头、打夯等,要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使之用力一致,齐心协力。用歌声的节奏统一行动,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随和。车水、拉纤、耕田、锄草、采茶等持续时间较长的劳动,人们会自发地唱起歌、喊号子来调节,以免除体力上的疲劳,使精神上得到轻松愉快。楚先祖创作的薅草锣鼓至今流传荆襄。说明音乐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情,舒缓的音乐使人心情舒畅,节奏快的音乐使人心情紧张。人在高兴时,会边唱边舞;人在烦恼沉闷时,忽听到优美动听的旋律,烦恼和不快会烟消云散。

楚人在生活实践中需要音乐相伴,而音乐又使楚人生活锦上添花。所以在楚人生活中,乐舞是他们生活中调剂品,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楚人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三、楚音乐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古人形容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此语出自《列子·汤问》韩娥善歌,其歌声有“既去而余音绕梁木丽,三日不绝”之感。以此形容歌声高亢、圆润和对人的高度感染力。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予说:“三月不知肉味”形容美好的音乐对人的影响深刻。此语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孟子·梁惠王》说:音乐,“于我心有戚戚焉”。戚戚,心动。他受到了音乐影响启发,因而发生同感,拨动人的心弦使你产生共鸣。清朝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写济南府艺人白妞、黑妞两位美女的绝唱,把她们歌唱的艺术魅力写得有声有色,使你心驰神往,全神贯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说明音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能使你健康,使你愉悦,使你快乐,使你“乐以忘忧”(孔子语)。因为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健康,最大的幸福是快乐。音乐能给你带来健康和快乐。听音乐治病已成为现实。音乐能给人以健康,给人以激励,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安慰。音乐是最好的刺激,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使人充满活力,同时,它也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帮你打开心中难以开启的门。

大家知道,音乐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众美荟萃,百花齐放,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心理必然发生变化,但千变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让楚人的艺术瑰宝久传不衰,发扬光大。具体地说’应像宋玉指出的要抛弃靡靡之音。因为靡靡之音使人堕落。唯有优秀的高尚的音乐才能使人奋进。愿我们高唱炎黄子孙不朽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踏着先辈的足迹,研究楚文化神韵,展现代文明风采。积极地经常地去欣赏音乐,或自娱,或娱人,它会使你人品高洁、性格儒雅,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使整个社会日益和谐。

(此文原载湖北省早期楚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9月)

(杨学青:中共宜城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副编审。湖北省襄樊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宋玉研究会常务理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宜城大道39号)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0710-4221100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工信部备案编号:鄂ICP备20009678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2120200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17420044

清廉宜城